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日軍在臺築城工事梗概(二)臺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

       一般永久陣地的抵抗主體工事為鋼筋混凝土造,並盡力將人員的避難掩蔽棲息所設置低於地下三十米,以地下坑道串動各處的防禦穹窖及人員出入口。此外,野戰陣地、鼠穴陣地及地下壕,則是分散且隱匿地設置於永久陣地周圍。

「臺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 陣地一般配置)」
(Source: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臺灣宜蘭礁溪鄉金面山、鵝頭山,及員山鄉內員山(俗稱虎跳牆)等三處位於淺山的防禦工事,均十分符合「臺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之陣地配置方式,內員山有兩座位於半山腰的砲穹窖,視野展望良好,可協助監視海岸動靜及射擊平原地帶至宜蘭航空基地,及 21 座重機槍穹窖及 9 座坑道出入口,分布於舊員山第一公墓的東側山腳下,且多數有地下坑道系統相通,或通連至地下掩蔽部,背側坑道入口均設有廁所。此處築城構法,以局部開挖山壁配合鋼筋混凝土造的抵抗主體工事構築成重機槍穹窖,再回填現地土石進行偽裝,通連坑道向下在山體內開挖,並設置人員避難休息儲藏等空間,其築城概念的精隨,防禦配置與工事構法符合「臺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之附圖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文章

廢棄工事考證(六)澎湖縣西嶼鄉內垵野砲第三種掩體

          野砲第三種掩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內垵地方,為太平洋戰爭末期的產物,鄰近內垵遊憩區高處的停車場,即位於內、外垵之間隆起的小高地「白馬崎」山坡上,作為緝馬灣左翼的火力支撐點。這座野砲掩體視野涵蓋整個緝馬灣,其主要射向為海灘,體現了「殲敵於灘頭」的傳統思想。 內垵白馬...